京剧、湘剧、豫剧、花鼓戏……长沙芙蓉区的小戏骨们各显真功,献上了一台戏曲盛宴。近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长沙市戏曲进校园活动芙蓉区专场在长沙铁路第一中学举行,参演的小戏骨们唱跳俱佳,带来了一台剧种多样的戏曲盛宴。
本次活动由中共长沙市委宣传部、长沙市教育局、长沙市文化旅游广电局、长沙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合主办,中共长沙市芙蓉区委宣传部、芙蓉区文化馆、芙蓉区教育局共同承办,由长沙铁路第一中学和芙蓉区朝阳街道协办。
在开场节目《中国脊梁》中,来自曙光路小学的同学们用舞蹈演绎了这首京剧戏歌,彰显了他们立志将来也要做中国脊梁的决心。随后,大同二小和育才二小的同学联袂演出了《大青衣》。青衣是中国戏曲中旦行的一种,北方剧种多称青衣,南方剧种多称正旦,因所扮演的角色常穿青色褶子而得名。同学们边唱边跳,演出了青衣行当的端庄与善良。曙光路小学的刘蓉蓉同学已学习戏曲一年,她独挑大梁表演了豫剧名段《谁说女子不如男》,将“花木兰”坚强洒脱的一面展现得淋漓尽致。
曙光路小学的同学表演《刘海砍樵》。
《刘海砍樵》作为花鼓戏名剧,几乎在每一场展演中都离不开它的身影。这一次,常年坚持戏曲教育的曙光路小学的同学们也展示了他们的花鼓戏功底,让台下观看的嗲嗲娭毑们笑得合不拢嘴。
曙光路小学和楚怡小学的同学合作表演《说唱脸谱》。
说到长沙市戏曲进校园舞台上的常客,《说唱脸谱》也是其一。曙光路小学的曹旺同学和楚怡小学的方榕两位同学,一大一小,一男一女,一位穿戏装,一位着现代装,将京剧的故事娓娓唱来。
火星二小的同学们带来了湘剧《拜月记》选段《百花赠剑-海俊唱段》,他们不仅有唱有演,由学生组成的乐队还进行了现场伴奏,完成了全堂文武场。
育才学校的三位小戏骨带来《京剧联唱》。
在《京剧联唱》的演出中,来自育才学校的三位“老”戏骨李韦萱、王炜茗和柳丝雲分别带来了《红灯记》选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临行喝妈一碗酒》和《卖水》。三位同学都师从名家学习戏曲数年,一腔一调、一招一式都标准有范儿,让现场观众听得入了迷。
曙光路小学的《花蕾袖色》惊艳全场。
最后,曙光路小学的《花蕾袖色》惊艳全场,他们的这一节目编排新颖,配合着主演圆润婉转的嗓音,其他小演员舞起水袖,整体表现令人赏心悦目,正如“袖若流水清泓,裙如荧光飞舞”。
与往年相比,今年活动的最大亮点就是增设了选手现场答题环节。展演中,每个节目的演员代表都需要现场回答两道戏曲知识题,以进一步普及戏曲知识,传承戏曲文化。值得一提的是,芙蓉区八个节目的小选手们不仅舞台表现生动自然,在答题环节也展示了各自的戏曲知识储备,全部获得了满分。
最终,经过专业评委的评判和戏曲知识两项得分综合,曙光路小学的《花蕾袖色》获得了本次展演的一等奖,也获得了直接晋级长沙市汇演的资格。育才学校的《京剧联唱》、火星二小的《百花赠剑-海俊唱段》和曙光路小学的《刘海砍樵》获得二等奖,《说唱脸谱》等节目获得三等奖。